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來源:24直播網2025-04-24 23:50:01
2024年,湖北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擔當新時代文化使命,堅持守正創新,整體提升。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經濟宣傳有力有效,長江文化品牌鮮明擦亮,意識形態領域健康向上,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推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開辟新局面、展現新氣象。
以創新理論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武漢大學汪信硯教授的文章《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貢獻》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理論文章。文章力求發揮哲學研究的根本性、整體性特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體系化闡釋方面努力探索,聚焦新時代的中國問題,充分體現中國智慧,突出彰顯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2024年,湖北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舉思想旗幟,高質量編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說”第一批叢書,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及青年項目立項數量居全國第五。
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遍地生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文化的傳承,既在于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堅守,也在于與時俱進的傳揚。
剛剛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廣播劇《問天》,讓我們感受到聲音也可以傳遞思想的力量。該劇以中國航天員群體為主角,以未能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視角,講述了他們為問天寰宇、逐夢蒼穹的夢想拼搏故事,歌頌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及其所展示的大國實力與擔當。
湖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編梁延介紹,團隊自2021年多次赴北京、襄陽、武漢等地深入進行采訪,從訓練、學習、生活、家庭等多個方面了解航天員成長經歷,經過專家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劇本框架。她堅信作為新聞工作者,要一直在堅持用精品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共情傳播,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4年,湖北主流媒體講述一個個動聽的湖北故事。“閃亮的足跡”“習近平湖北行”等專題專欄報道反響熱烈。國新辦 “推動高質量發展”湖北專場發布會傳播總量超26億次,廣播劇《問天》等4件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還有16個項目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居全國第二,長江出版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理工數傳、長江云入選“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 30強”,12家市級媒體融合全國試點穩步推進,11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
文博熱持續升溫 讓“活化石”成為“活文化”
打卡線下展覽、購買博物館文創、分享看展體驗……當下,為一個博物館奔赴一座城已成為年輕人潮流。據統計,去年,參觀湖北省博物館30歲以下年輕人占比超7成。
年輕人為何愛上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張曉云介紹,湖北省博物館今年元旦期間上新了湖北通史展,彌補了幾十年來湖北在通史展上的空白,以豐富的展品實證了荊楚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對文物保護、研究、展陳工作,湖北省博物館還圍繞館藏文物的特色來做文創產品的開發,讓觀眾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感受荊楚文化的魅力。
2024年,湖北系統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夯實文化根基,賡續荊楚文脈。當前,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湖北累計調查文物點38078處,新發現文物2448處,完成田野普查97.9%,進度居全國前列;去年,鄖縣人遺址、楚紀南故城等多項重要遺存,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圓桌會議在漢召開,中蒙俄三國達成申遺重要共識;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錦繡長江”非遺展展出210個非遺項目、1萬余件展品,全省博物館舉辦展覽700余個、接待觀眾4900萬人次,推動荊楚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融入現代生活。
“送上門”的“文化餐” 真香
去年,長江流域13個省、區、市攜手在武漢舉辦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共同打造長江流域綜合性、群眾性文化藝術盛宴,通過合唱周、非遺周、書香周、精品展演等系列活動,讓老百姓家門口可以看“國家隊”演出,一站式打卡全國藝術家帶來的上百件美術作品,參與人數、關注熱度、傳播影響均創下近年來湖北文化活動之最。
2024年,湖北堅持文化為民,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達群眾身邊。全省436家城市書房建成開放,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覆蓋全省86%的鄉鎮街道;湖北“紅色文藝輕騎兵”以及200個文藝志愿服務團,足跡遍布荊楚大地;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四季村晚”等惠民活動惠及群眾超1.6億人次。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羅罡介紹,接下來,還要繼續多推出一些惠民活動,發放惠民票,把更多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送到鄉村,送到社區,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長江云新聞 楊嵐 趙黎黎 朱哲鋆)
TAG標簽: